当前位置:首页 > 护眼培训 > 正文内容

什么眼镜对眼睛好

2023-01-06 12:27:25护眼培训1

什么眼镜对眼睛好

如果指配戴框架眼镜选择什么镜片,需要根据眼睛的具体情况决定,比如青少年儿童近视眼患者,可以考虑周边离焦眼镜,能够对近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比如经常在户外活动的患者,可以考虑配戴防紫外线的眼睛或者变色眼镜。因为长时间接触紫外线,有可能会导致白内障、黄斑变性发病率增高,需要注意预防。经常长时间面对手机、电脑,可以考虑配戴防蓝光的眼镜,能够防止视疲劳、干眼症以及各种眼部病变。有老视的看近看远视力多不清楚,可以考虑配戴渐变镜,能够同时满足看近看远的需求,有效的缓解视疲劳的症状。

眼睛是人体最辛苦的器官之一,因此特别容易因为辛苦工作而疲劳、衰老。所以日常要多吃天然食物来补充营养。

眼睛疲劳用什么可以改善?

眼部疲劳通常是由于不合理的用眼习惯导致的,所以,为了缓解这种症状:

首先,就是要保持合理的用眼习惯,尽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的用眼,比如长时间的阅读或者使用电脑、手机这些电子产品。

第二、当眼睛疲劳的时候,可以向远处望一会儿或者是增加户外的时间,这个可以有效的缓解眼部疲劳的表现。

第三、可以给予局部的热敷,使用温水毛巾敷在眼睛的表面,持续10到15分钟左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限的改善症状。

第四、可以选择抗疲劳的眼药水,比如珍视明滴眼液、萘敏维滴眼液或者施图伦滴眼液。

眼睛疲劳可以通过远眺,眼保健操进行适当调整,然后可以滴一些滴眼液进行改善眼部疲劳。最主要的是注意用眼卫生,不长时间用眼,尤其是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等。

眼疲劳是现在电子产品日益增多的伴随症状,很多人都有眼疲劳,所以也不用太过担心。一般眼疲劳也不会引起视力的持续下降,视力下降都是暂时的现象。怎么缓解,主要减少近距离的用眼,特别是持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比如用30-40分钟电脑、手机等,休息上5分钟左右,看看远处这非常关键能够缓解。再就是可以吃叶黄素类的东西,能够帮助抵抗视疲劳。再就是可以用缓解视疲劳眼药水,比如七叶洋地黄双苷,商品名叫施图伦眼药。再就是可以用润眼的眼药,比如玻璃酸钠类、潇莱威(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聚乙烯醇之类的眼药水。最后如果长时间的用眼,必须每天要面对电脑,这种情况可以用散瞳类的药,比如托吡卡胺,每天晚上睡前用一滴,基本上第二天早晨也能恢复,缓解眼部的肌肉痉挛现象,也可以缓解疲劳。

出现这类情况,那么需要引起重视,及时的予以矫正的。

日常常用的缓解眼睛疲劳的方法有:

一、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每隔40--50分钟就应该稍微休息3一5分钟,向远处眺望一会减缓视力疲劳。

二、读书写字,玩电脑,保持正确姿势,桌椅高低要合适,眼与读物之间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的距离。

三、五谷杂粮、荤素搭配,多吃青菜水果,不要偏食。食物中缺乏维生素容易发生夜盲症和干眼病,食物中缺乏微量元素铬和钙,容易患近视。另外还需注意定期补充乐睛视力营养素,不从眼睛所需的营养,增强眼睛的抗疲劳能力,更好的保护视力。

四、看书写字时,光线应适度,不宜过强或过暗,光线应从左前方射来,以免手的阴影防碍视线。光线要柔和,如为白炽灯,应在25~40W之间,不建议在太阳光下看书。因为光线强弱对瞳孔扩张有直接影响,过强的光线会增加眼睛调节强度,加重眼睛劳动强度,时间长了反而容易造成近视。一般桌面台灯以40瓦以下为宜。

五、避免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眼镜的负担就会加重。经常如此就很可能得近视眼。

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当眼球追随目标时,睫状肌不断地放松与收缩,以及眼外肌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眼的血液灌注量,促进眼部新陈代谢,从而减轻眼疲劳。而且身体素质的好坏与儿童近视眼的发生也有密切关联。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的孩子容易得近视眼。

七、坚持做正确的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强眼眶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消除眼内的过渡充血,达到解除眼疲劳的目的,有利于青少年假性近视的防治,是青少年眼部自我保健的好方法。

八、少吃糖果和高糖食品。食糖过多,会使血液中产生大量酸性物质,酸与肌体内的食盐,特别是钙相结合,造成了血钙减少,这就会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使眼轴易于伸长,助长了近视发生和发展。

1.

近距离使用眼睛时,必须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同时还要注意严格控制时间,比如可以在每30分钟之后休息5-10分钟的时间,休息的时候可以闭目养神。

2.

也可以选择远眺,还可以做眼部的按摩,都有助于缓解眼部的疲劳。

3.

如果已经出现明显疲劳不适症状,也可以考虑局部使用眼药水可以有效的缓解视疲劳的症状。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yingshishili.com/archives/13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