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力保健 > 正文内容

儿童近视怎么办呢?

2022-03-12 21:30:10视力保健1

儿童近视可以用下面 的方法治疗:一、呼吸法在长时间的用眼之后,应该停下来休息一下。身心都放松,然后平视前方,一边慢慢吸气,一边把眼睛慢慢睁大;接着缓缓地吐气,缓缓的合上眼睛。连续做几次,每次可持续半分钟。二、转眼法在睡前,让累了一天的眼睛休息一下。先用眼睛看下自己的下巴,然后顺时针得把眼珠转动,转5圈,接着换另一个方向,逆时针再转动5圈。一共十圈,可以做3-5次。可以闭着眼睛转,也可以睁开眼转。每次转的时候,眼珠要尽力地转,不要留有余地。这样可以锻炼眼部肌肉,使眼睛更加充满活力。三、远眺法因为绿色的波长较短,能使眼睛放松,减轻疲劳感。所以办公室家里都喜欢摆放一点绿色的植物,看电视、玩手机、看书久了之后,可选择远处的一处绿色植物,凝视20秒左右,尽量不要眨眼和眯眼。然后选一个离的近的物体注视20秒,来回循环10次,这样对眼睛是很有益处的。四、热敷法晚上洗脸时,可以用热毛巾轻轻的按在眼睛上,可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也可以可以倒上一杯热开水,让蒸汽给眼部输送热量,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没有热水,还可以将双手搓热,然后捂住眼睛,手凉了再放下重复这个动作。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冬天使用。五、推拿法首先将两眼自然闭合,然后慢慢的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要求取穴准确、手法轻缓,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4穴位按摩疗法,也就是眼保健操,它是根据造成近视眼的原因,综合祖国针灸医学、经络、穴位按摩等方法设计而成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眼部调节痉挛和集合紧张得以缓解,以达到治疗和预防近视之作用。六、补充视力营养法适用于18周岁以下,尚处于视力发育期的近视。一般建议服用乐睛视力营养素,每天两包,坚持服用一段时间,能增强眼睛抗疲劳能力,改善近视,提升视力。年龄越小越适用。

019年《国民视觉健康报告》大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近视患者多达6亿,占人口总数量的50%,其中,中小学生近视人数超过1亿。2020年9月22日上午,为积极应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特举行“开学第一课近视防控公益”活动。 大数据发布:1-7月青少年用眼时长超标2倍,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据教育部对9省份14532人的最新调研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8%。日前,爱尔眼科医院发布了《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随机抽取来自全国8759名使用智能护眼产品云夹的活跃用户的近6900万条有效数据。统计显示:在用眼时长方面,青少年平均每天用眼时长在4小时以上,超过推荐值(<2小时)的2倍有余。且青少年平均每日户外有效暴露时长严重不足,仅为32.3分钟,尚未达到推荐值的1/3,使得孩子们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极大增加,这也可能是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11.7%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小学生系近视高发群体 须多管齐下防控近视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蓝卫忠教授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需要“光合作用”,坚持户外活动必不可少。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更需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我国近视防控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综合管制。蓝卫忠指出,近视防控已成为国家战略,需要政府、医院、学校、家庭、学生等全社会通力合作,切实让学生减负,要大力的推行视力筛查,要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并要科学、规范地推进近视防控工作。 青少年近视要“治”更要“防”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国家一级视光师闫斌娴医生指出,“近视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一生的,包括影响外观,一部分患者会诱发斜视,甚至造成立体盲;高度近视(600度以上)会导致白内障,眼底病变等一系列眼部并发症;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对整个民族未来来说,高发生率的近视造成的危害也不可估量。”“我们能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控制近视度数,让度数尽可能增长得慢一点;其次,降低人群发病率并遏制近视的早发趋势。现阶段,很多幼儿园的小孩子就已经近视了,所以要遏制低龄化趋势;最后,如果已经是近视眼了,要控制近视向高度近视发展。”闫斌娴介绍,由爱尔眼科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具有近视眼防控功能的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云夹,可以从影响青少年近视的5大因素入手,全天候监测孩子用眼习惯,通过用眼数据分析帮助孩子改变不良用眼习惯。为更好的帮助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还特向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80个视力灯箱,用于助力中小学希望卫生室的建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yingshishili.com/archives/118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