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力保健 > 正文内容

眼保健操视力表怎么看(眼保健操视力表怎么看图解)

2023-04-21 04:00:44视力保健1

一、小视力表怎么看?

查视力需要两个眼睛分别进行,一般是按照先右后左的顺序,可用手掌或者小板遮盖另外一个眼睛,但是不要压迫眼球,视力表需按标准亮度的光线照明,远视力检查的距离一般为五米,近视力检查的距离一般为三十厘米,检查者用干指着视力表的视标,主受试者说出或者用手势表示该视标的缺口方向,每一行进行检查,找出受试者的最佳辨认行,如果在五米处连最大的视标也就是0.1,也不能识别,主患者逐步向视力表走进直到识别视标为止。

二、成人视力表怎么看?

用手或是器具捂住一只眼睛,在一定距离外进行测试

三、logmar视力表怎么看?

新旧视力表度数的换算公式是:A=5-lg(1/B) (旧1分制为B,新5分制为A) 旧 新 度数 0.1----------------4.0-------------650 0.12---------------4.1 ------------550~600 0.15---------------4.2 ------------500 0.2----------------4.3 ------------450 0.25---------------4.4 ------------400 0.3----------------4.5 ------------300~350 0.4----------------4.6 ------------250 0.5----------------4.7 ------------200 0.6----------------4.8-------------150 0.8----------------4.9 -------------100 1.0----------------5.0 1.2----------------5.1 1.5----------------5.2 2.0----------------5.3

四、视力表怎么看m?

一只眼睛捂上,用另一只眼睛看,同时用手指出m的方向

五、电子视力表怎么看?

用标准视力表的话可以在5米远处读出视标的方向,记录自己可以读出最小视标的视力数就是自己的视力。

六、视力表度数怎么看?

视力单子是电脑验光的结果单。一般英文字母R代表右眼,L代表左眼。第一排的S代表球径,即近视和远视度数,如果是正的数值则代表是凸透镜,即远视度数;负值代表凹透镜,也是近视度数。

再往右一排就是C,代表散光度数,即柱状镜的度数,正的度数代表远视散光,负的度数代表近视散光。

再往右一排是轴位,轴位代表散光方向,比如90度或180度发生散光,而这90度为散光轴位。

之后再往右一排是矫正视力,比如1.0或0.8,即配戴相应度数镜片后的视力。

往右的这一排下面还有一个英文字母pd,比如pd=58mm,说明瞳距是58mm,即两个眼瞳孔之间的距离是58mm,配眼镜的时候瞳距也很重要。

七、3米视力表怎么看?

3米视力表是背对着视力表,从对面的镜子里看,距离也是5米

八、5米视力表怎么看?

视力表测法:检查远视力时,检查距离为5米,视力表放置高度应以1.0(或对数视力表5.0)行视标与受检者眼平行,照明度应当合适。

检查视力一般是先右后左,两眼分别进行。检查一眼时,另一眼可用遮眼匙遮盖。被检查者眼睛必须睁大,不能眯眼、斜视或歪头。

九、sc视力表怎么看度数?

视力筛查中的验光检查项目会有S与C两个数值,其中S代表着球镜度数,也就是近视度数或者远视度数,要以S项目下的数值前的符号确定,如果数值前面为负号说明是近视度数,数值前为正号说明是远视度数。

正常情况下,数值应该为0才是标准的,对于儿童患者可以存在300度以内的远视,属于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退,最终降低至0.其中C代表着散光度数,正常情况下,标准值也应该为0,并且无论年龄如何,只要有度数存在都属于异常的。

通常50度以下的散光对患者视力影响很小,并不一定需要配戴眼镜矫正。

十、双E视力表怎么看?

标准视力一般来说要在距离五米的位置进行检查,检查时,检查是应该行一侧的检查,先检查左侧,同时用挡光板挡住右侧眼睛,要注意的就是右眼不要紧闭,否则的话也会导致右侧检查结果不准,检查完左侧后,然后再进,再暴露右眼,同时用反光板挡住左侧,一般医生会指向标准视力的字母E,看这个出口是向左,向上,向右向下四个方向进行检测,然后进行登记,检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裸眼视力,就是不戴眼镜的是另一种是戴眼镜的纠正视力。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yingshishili.com/archives/17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