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护眼科普 > 正文内容

古人得了近视眼怎么办?

2022-11-27 04:31:35护眼科普1

中国古代的眼镜:靉靆
据说,欧洲的眼镜是由意大利比萨城一个玻璃工创制的,时间在1286年之后不久。为了挣钱,他一直将他的制作方法秘而不宣。早期的这种眼镜,是将镜片装在可折叠木框或金属框裏,镜框可以开合。配戴时夹在鼻子上,不用时,将其折叠,置於镜盒裏。作於1380年的教皇保罗画像中,保罗所戴的正是这种眼镜。

早期的眼镜都是老花镜,也就是远视者所用的凸透镜。到16世纪中叶,才有近视者用的凹透镜。

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明人绘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有观看杂耍把戏的闹市场面,其中一位老者戴一副眼镜,坐在挂有“兑换金珠”招牌的金店门口。这副眼镜跟保罗教皇所戴的一样,都是夹在鼻梁上的夹鼻镜,既没有挂於耳朵上的两条腿,也没有用丝线联结、系於脑后。

眼镜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光学器具。从文字记载来看,眼镜传入中国是在15世纪初的事。明代张宁在其著述中提到他见过的两副眼镜,张宁是1454年进士。与此同时,罗懋登在16世纪末著《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书的第五十回写道:永乐八年(1410年),满剌加国王朝贡“靉靆十枚”,因此,可以说,眼镜传入中国已有600年的历史了。这些记载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的绘画相互印证,表明早期欧洲的眼镜曾通过海路或西北地区的陆路传入中国。

古代有近视眼吗?

应该会吧,我个人认为:长时间用眼不休息,会导致有近视眼的!

古代人怎样解决近视的问题?古人不会近视吗?(20分钟后评最佳答案)

一是古人患近视眼的概率不多。他们没有电脑,不用一天到晚盯着屏幕看;那时的学生读的书没有现在的学生多,以前只有四书五经,一本《论语》要读好几年,现在却是每学期10多门几十门课,连一个小学生的书包都有10来斤重;那时也没多少人读得起书,书香门第毕竟少,没有书读自然不太会近视了;以前的书都是大字,虽然没有什么标点,但字号大,而现在小小1本书却有数10万字,那些报纸的字更小,密密麻麻上百版。一句话,我们现在的眼睛太累,太累,眼睛的负担太重,太重,不近视才怪。
二是古人患了近视也没有办法。近视概率不高不是没有,由于遗传、职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古人还是有不少的近视眼,这从一些史料和笑话中也可以看出。明代有人作了一首嘲讽近视眼的诗是这样的:“笑君双眼太稀奇,子立身旁问谁是?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要是现在,除非是极少极少的顽固近视,一般说来都不成问题,两块璃或树脂,不管是有形的还是隐形的,都能使你的视野更上层楼。大概到明清的时候,中国就开始从外国引进眼镜了。古代最有名的大近视眼文豪是明朝“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他就有西洋传教士带到中国来的眼镜。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yingshishili.com/archives/13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