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护眼科普 > 正文内容

如何防范眼睛散光

2022-08-07 23:06:56护眼科普1

散光是眼球的一种缺陷,来自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影像呈一条线,而不是一个清晰的点。这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不够圆。散光的发生主要在角膜,角膜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聚焦能力。角膜在两条相互垂直的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一样。结果导致视物变形或倾斜。换句话说,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表面形成焦点、而形成焦线,以至看远看近都不清楚,有这种状态的眼被称为散光眼。很多近视眼和远视眼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散光,散光眼不是一种疾病,但它的确常常引起视力问题。实际上,10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散光。
散光眼往往和近视眼或远视眼交织在一起,情况比较复杂,通常可分成以下几类:(1)不规则散光:角膜各部分的屈光度不同,无规则可循矫正非常困难。
(2)规则散光:角膜在相互垂直的两条子午线上弯曲度不一样,屈光度不一样,被称为规则散光。可以矫正。
a、单纯远视散光:眼球在一条子午线上屈光力正常,而与其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为远视。
b、单纯近视散光:眼球在一条子午线上屈光力正常,而与其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为近视。
c、复性远视散光:眼球在相互垂直的两条子午线上皆为远视,但远视程度不同。
d、复性近视散光:眼球在相互垂直的两条子午线上皆为近视,但近视程度不同。
c、混合散光:眼球在两条相互垂直的子午线上,一条为远视,另一条为近视。
根据散光的程度可以把散光分成4种类型。轻度:少于1.00屈光度;中度:1.00----2.00屈光度;重度:2.00----3.00屈光度;高度:大于3.00屈光度
散光有以下症状和体征。
a、视力模糊:视力模糊与散光的程度和方式密切相关。有轻度散光的人视力通常正常,但在看某一距离的物体时可能出现头痛、眼疲劳和视力模糊。有严重散光眼的人视物不清和扭曲。
b、视力疲劳:对于视网膜上的模糊图像需要不断进行精细调节,加上视物发生扭曲,故散光眼,特别是远视散光眼患者,容易发生视力疲劳。复性远视散光眼的年轻者往往可以用调节进行弥补,根据调节程度可以形成假性单纯性远视散光、假性单纯性近视散光或假性复性近视散光。
c、不正常的头位和眼位:双眼有高度不对称散光者,为了看得更清楚,往往采取倾斜头位而导致斜视,散光矫正后可以恢复。高度散光者看远处目标时常常眯眼,达到针孔和裂隙作用,以提高视力。通过针孔或裂隙看东西,可以减少散光对视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先天性散光很常见,后天性散光比较少见。 散光无法用药物治疗,最常用的方法也是配戴柱面镜片来矫正,高度散光也可以考虑做散光的手术矫正,不过通常无法完全矫正。一般来说,成人配戴散光眼镜的初期可能会有晕眩的感觉,因此医师会建议度数比实际少一些,以减少晕眩感。不过以孩子来说,医师建议配足该有的度数来做矫正。普遍来说,一般人几乎都有五十度以下的散光,轻度散光的症状在生活上并不会造成重大的影响,不那么明显。所以大部分人并不会特别去做治疗矫正。

弱视,散光怎么办?

弱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病。我国有3亿多儿童,弱视患者达1000多万,数量非常惊人。弱视患儿不仅双眼视觉功能低下,影响了学习,而且将来很多高科技精密工作都不能胜任。如果家长细心观察孩子的曰常行为.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弱视。若是孩子经常眯眼、斜着头看书报、电视,而且距离又非常近,或者用视力表(有专门的儿童视力表)检查视力时发现视力很差,家长就要引起注意,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接受诊治。


  孩子的弱视如果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正规治疗,视力是完全可以恢复的。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幼儿治疗:检查幼儿视力可用儿童视力表,或用大小不同的玩具在不同的距离估计幼儿视力。最精确可靠的检查是视觉诱发电位法。


  2.遮盖治疗:当患儿配戴矫正眼镜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遮眼罩将健眼彻底遮住,迫使弱视眼看物,使弱视眼得到锻炼而增加视力。


  3.穿针穿珠训练:患儿戴矫正眼镜后,用穿珠子或描图册、插图板,促使多用近目光.以提高视力。


    4.红光闪烁刺激法:患儿戴矫正眼镜后,用弱视眼从观察孔中看闪烁性的红光,每次10—15分钟,每曰两次。


    5. CAM视觉刺激仪法:通过光栅板缓慢旋转产生的方形波激活视神经元,使视皮层细胞产生活动反应.提供多种图案画板,通过描画吸引患儿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以上各种弱视疗法,(治疗物品在淘宝“清清自然眼保健”店有,且实惠)我们认为遮盖疗法简便易行,是首选的方法。但治疗弱视不要固定用一种方法,最好采用综合治疗。例如,用遮盖疗法,再结合使用红光闪烁刺激疗法或(CAM视觉刺激仪法)、穿针穿珠训练,这样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家长及学校老师要密切配合,经常督促鼓励患儿做健眼遮盖,老师要向同学宣传做弱视眼遮盖虽然难看,但这是提高弱视眼视力的有效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治疗弱视应有恒心.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yingshishili.com/archives/129789